肝功能篩檢
一般人所熟知的肝功能檢查是指抽血測定某些特定的成分以反映肝臟機能的好壞,但因肝臟的「功能」頗為複雜,並非一次的抽血就能顯示全部的狀況,而肝臟又有「最沉默的器官」之稱,損傷常常在不自覺情況下發生,因此,定期肝功能檢查極為重要。
常見的檢查包括大眾耳熟能詳的「GOT、GPT」,此兩者皆為存在肝細胞中之酵素,若肝細胞被破壞,即大量自細胞內釋出,因此血中可測出高值。另外血清總蛋白(Total Protein)及白蛋白(Albumin)濃度下降也可反映病人嚴重肝臟受損或蛋白流失及營養狀態不良的情況。此外,肝臟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之一,若有被破壞之紅血球,其中的血紅素會經肝臟代謝成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於此代謝過程中,先形成間接膽紅素,於肝細胞中,再轉變成直接膽紅素,從肝管流入膽囊,經膽道排出到小腸中排泄。膽紅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若過多而逆流入血中,即為大家所稱之「黃疸」。大家常說喝酒傷肝,而在大量飲酒後的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後,γ-麩胺基轉移酶(GGT)會上升,為「過量飲酒」較具專一性的生化指標,可與缺糖型式運鐵蛋白(CDT)一同評估長期過量飲酒狀態。而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也是評估肝功能的項目之ㄧ,主要由肝組織及骨細胞產生,由胆道排泄入腸內,若罹患肝炎壞死或阻塞性黃疸時,其活性會上升。由此得知評估肝功能的檢驗項目繁多,需綜合檢查才能評估肝臟功能。
病毒性肝炎目前主要可以分成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五種,國內最常造成肝功能異常的病毒性肝炎是B型肝炎、C型肝炎,而且B型肝炎及C型肝炎經常會造成慢性肝炎變化。如果要知道自己是否得到B型肝炎,需要抽血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體(Anti-HBs)。表面抗原是指B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質,所以表面抗原為陽性者(+)代表受到B型肝炎感染後成為帶原者,長期表面抗原陽性者(六個月以上),叫做慢性帶原者;,表面抗體呈陽性者(+)對B型肝炎免疫具保護作用。另外還有一項核心抗體(HBcAb),這項抗體呈現陽性者,包括了兩種情形:過去感染過和現在正感染有B型肝炎的人,也就是包括了感染B型肝炎後已痊癒且不會再感染的人和現在身體內正有肝炎病毒且會傳染給別人的人。而要知道自己有沒有得到C型肝炎,需要做C型肝炎抗體(Anti-HCV)檢驗。如果C型肝炎抗體檢查為陽性(+),代表已經感染C型肝炎病毒;如果C肝炎抗體檢查為陰性(-),表示沒有感染到C型肝炎。
極嚴重的肝病,如肝癌,也有可能出現正常之抽血檢查報告的情形,雖為罕見案例,因此評估肝功能,除了「血液肝功能檢查」,可配合其他檢查,例如:腹部超音波、肝臟同位素掃瞄、肝穿刺檢查及肝切片等檢查,可更確切的評估個人肝功能情況。